读书往事

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书,所有的故事书我都看上几遍,那个年代特别缺钱,也缺乏资源。记得市图书馆还在和平路那里,图书馆押金20块,对一个小孩子来说,这已经是一笔巨款。书的封面都是绿色的,书非常旧,不过我也也乱找书来看。学校图书馆当然也不错,只不过藏书实在太少。那个阶段,我完全是不加以筛选读书,当然,我偏爱故事书。而且,我看了以后记得特别清楚,我给同桌讲故事,讲科学知识的时候,他们都爱听。对书籍毫无筛选,对内容100%接受,不需要实践验证内容,单纯得到享受故事的快乐。

后来我就多数阅读报纸和杂志,《环球时报》和《参考消息》是我的最爱,还有各种军事书籍。这种偏爱一定程度和国内的宣传有关,我成为一个热血青年,立志参军报效祖国。另外我也开始阅读一些典籍,典籍不好读,但读下来大有裨益,至少能和别人吹吹牛,写作文的时候能玩玩典籍里给我演示的写作套路。我的阅读速度开始大幅度提高,可是我依旧不会特别分析我的阅读材料,更加别谈实践。

成年以后读大学选择工科,工科的课大多数其实不需要教科书,因为自我标榜为阅读爱好者,我一般都会买教科书来读读的。工科书籍是非常枯燥的,冰冷的数字加上那些有时候让人更加糊涂的例子。我忽然有一个想法,读书很容易,实践很难。一般来说,以我的数学书籍为例,只要我能证明里面提出的定理,我肯定会彻底掌握那个定理。或者某本以项目为主导的书,制作各种部件的实践往往和书籍有差别的。2012年给我老婆制作星空瓶的时候,材料的选择就让人大费周章,因为我发现作者的方法其实不是特别好。我最后找到替代材料,非常简单方便又无毒。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,控制LED的方法也没有一样。书本只是总结特定环境下成功的项目或者高度抽象的概念,真正的阅读到位,最终还是要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的。

最近关注股票比较多,Peter Lynch提到过他的超级简单的选股方法,蓝筹股,P/E在15附近就不错。有人说这个指标已经被用烂,不再有效。现在我觉得不是这样的,分子对个体来说不是一样的,因为P可以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变。在一个季度里,卖short put来降低P会是买到股票前的好办法;当我买到股票以后卖 long call又是另外一个好办法。P/E 15确实已经过时,最好的当然是PE为0.实际操作起来和书本说的可不一样,甚至可以改善到更好。如果一个成长股能做到P/E 15,那真是睡觉都要笑醒。Peter Lynch还说有机会买房产,就要首先买房产,这话放在2007年的美国,一年后就倾家荡产了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不能看了就去做的。

慎重地选择阅读材料,仔细地思考概念和知识点,实践并验证应该成为我的信仰。

Leave a comment